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25
编号:13746169
内科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5
     【摘要】 目的:对内科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护理对策作一综述,以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内科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有环境因素、侵入性诊疗操作、药物因素及患者自身因素。控制内科ICU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呼吸道、泌尿道、动静脉留置针、血管内导管的管理及病房环境、医护人员手的管理,注重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培训,同时合理应用抗菌素、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结果:针对内科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重症患者治愈率。结论: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内科ICU医院感染率可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 内科; ICU;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5-0155-02

    内科ICU是内科急危重患者集中救治的重要场所,患者基础疾病严重、自身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医疗侵入性操作多、监护措施多、使用广谱抗生素量大、时间长,医院感染风险常高于其他科室[1]。ICU患者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如不及时有效的控制,往往预后不良,是威胁重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为预防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应不断提高护理管理强度,给予干预措施,此项工作非常重要[3]。在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中,可通过控制患者所处环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避免患者发生感染。在工作中应注重上述措施,现就内科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作如下综述。
, 百拇医药
    1 医院感染的易于发生的原因

    1.1 患者自身方面的原因

    在内科ICU进行治疗的患者多为严重疾病,病情比较复杂,且多老年患者,此类患者抵抗力较低,患者在进入内科ICU时多已合并感染[4]。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措施也会加大患者感染风险。高龄患者各脏器都有明显退化表现,易出现感染,另外,如患者合并营养不良更增加了感染的风险[5]。

    1.2 环境方面的原因

    科室的布局不合理、病室中不清洁等原因都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尤其是医疗人员手部因素是发生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时医疗人员如不进行彻底洗手,会提高其他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6]。

    1.3 侵入性诊疗操作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置管和持续性导尿等任何一种侵入性治疗措施都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风险。此类操作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也增加感染机会。
, 百拇医药
    1.4 药物因素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是导致全身性感染的重要因素,可造成耐药菌的产生与扩散,扰乱人体微生态平衡。多重耐药菌已成为ICU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7]。治疗时应用镇静类药物会对患者的呼吸有一定影响,导致分泌物无法排出,从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2 医院感染的部位

    2.1 下呼吸道感染

    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居多[8]。患者多因疾病长期卧床休息、留置胃管,提高了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9]。

    2.2 泌尿系感染

    尿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第二大因素[6]。导尿管放置时间过长是最重要的感染危险因素[10]。

, 百拇医药     2.3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心静脉置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必需通道,广泛应用于输液、输血、药物治疗、肠外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等。如操作人员不严格无菌、置管材料消毒不佳及置管后护理不当,均可引起血管内相关性感染,增加医院感染机会。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呼吸道管理

    针对呼吸道感染因素加强呼吸道管理。(1)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防止操作者经手及导管带入细菌。避免反复提插等粗暴动作,以免损伤气管黏膜。加强气道湿化,减少痰痂形成。(2)切断呼吸机感染途径:内科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源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占29.3%[11]。因此,呼吸机管道要严格消毒,每24 h更换1次。尤其在翻身时特别注意防止冷凝水杯内的冷凝水逆流至呼吸道。
, 百拇医药
    3.2 强化泌尿道留置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如必须插尿管,要严格无菌操作,每天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周围。采集少量尿标本时可在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空针取尿液,接口消毒,大量尿液送检时采用集尿袋获取。尽量缩短尿管留置时间,留置尿管期间不主张膀胱冲洗,因为膀胱冲洗破坏引流系统密闭状态,增加逆行感染机会,对引流不畅需要冲洗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

    3.3 加强动、静脉留置针、血管内导管的管理

    中心静脉置管应在无菌条件下置入,妥善固定导管,防止移动、滑出及刺激和损伤血管壁,局部穿刺口经碘伏消毒后使用透明、透气敷料覆盖,每2 d更换消毒1次。保持穿刺处干燥,潮湿环境可增加感染的发生率[12]。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一旦高度怀疑导管感染应立即拔出导管,取导管尖端和血液送细菌培养。

    3.4 加强人员培训管理
, http://www.100md.com
    开展预防医院感染及消毒隔离知识的教育培训,使每位医护人员都树立高度责任心和掌握医院感染知识。

    3.5 重视医护人员手的管理

    这是切断感染的重要途径,保证手消毒效果。每病床配备洗手设施及设备,水龙头应为非接触式。接触患者皮肤及各项操作前后均应用流动水洗手,时间不少于15~30 s,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均应戴一次性手套,但操作后仍要洗手。

    3.6 加强ICU环境管理

    (1)ICU病房布局合理,保持通风良好,设置适宜的温、湿度,最好使用空气净化装置。地面及物体表面每天用消毒液湿式擦拭2次,消除污染。感染和非感染患者要分开放置,对已发生感染的患者,应将其安置在单间病房,实行床边隔离,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集中进行,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彻底做好终末消毒。(2)严格限制人员出入ICU。进入ICU人员应更换专用的衣、帽、鞋,尽量缩短探视时间并集中进行,患有感染疾病者不能进入室内接触患者,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3)建立严格预防感染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由护士长或指定专人负责检查、督促有关制度的落实情况。, 百拇医药(吴乔仙)
1 2下一页